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 | 作者:上海丰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 2020-06-11 | 2096 次浏览 | 分享到: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以推进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小化为目标,立足节约、清洁、低碳发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工业的加速发展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已成为发展中不得不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此,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 (以下简称 《规划》)明确要求,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以下简称 “两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转变。

  具体要求为:“十二五”时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 “十一五”末降低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下降,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工业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压力犹存 转方式倒逼机制形成

  《规划》强调,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更趋强化,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紧迫要求。一方面随着 “两型”社会加快推进,有利于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创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随着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和生态环境约束的进一步加剧,倒逼机制在工业中的表现日趋严峻。一是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节能降耗压力加大;二是资源供求矛盾加剧,综合利用仍需加强;三是清洁生产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企业节能基础管理薄弱,激励机制亟待建立;五是应对气候变化博弈日趋激烈,绿色贸易壁垒加速形成。

  据统计, “十一五”以来,工业能源消耗总量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5.9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年的24亿吨标准煤左右,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70.9%上升到73%;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工业总能耗的比重由71.3%上升到77%左右。

  同时,2010年底,能源和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程度,其中原油进口已超过50%,铁矿石、铜精矿、铝土矿、锌精矿等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60%、75%、40%和30%,资源短缺愈加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另一方面,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堆存量不断增加,致使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隐患进一步加大。

  任务明确 政府市场共同驱动

  《规划》提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要按照建设 “两型”社会的要求,以推进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小化为目标,立足节约、清洁、低碳发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规划》将 “十二五”时期工业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确定为: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切实推进工业节约用水;工业清洁生产和污染预防;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发展节能产业。

  尤其是在工业节能方面,业内人士表示,工业节能降耗是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支撑,把工业节能降耗作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重要切入点。

  《规划》明确了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有力的保障体系。为此,相关部门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标准支撑作用;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监测和考核体系;推进两型工业的长效机制形成。

  对于市场, 《规划》提出,把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转化成对节能产业的市场要求,依托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推进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及服务业发展。而对于一些单靠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规划》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案。要加强工业节能减排立法工作,推动工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节水管理等法规制定,尽快形成推进工业节能减排的法制环境。同时,为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 《规划》提出强化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信贷政策引导作用。把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作为技术改造的重要方向。

  在标准的制定上, 《规划》明确,要健全高耗能产品 (工序)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制定和发布超前性能耗限额标准,定期开展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此外, 《规划》还提出了政府要充分发挥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特点和优势,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节能减排系统建设作为降低工业发展能耗需求的重要举措。